当前位置: 主页 > 名师指点 >

太奇名师谈备考之写作

2014-01-17 15:24 | 太奇MBA网

2024年管理类硕士官方备考群,考生互动,择校评估,真题讨论 点击加入备考群>>

  论证有效性分析

  论证有效性分析考试大纲要求

  论证有效性分析题的题干为一段有缺陷的论证,要求考生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选择若干要点,评论该论证的有效性。

  本类试题的分析要点是: 论证中的概念是否明确,判断是否准确,推理是否严密,论证是否充分等。

  文章要求分析得当,理由充分,结构严谨,语言得体。

  论证有效性分析评分标准

  根据分析评论的内容、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综合评分,满分30分,其中根据分析评论的内容给分,占 15 分,需指出和分析题干论证中存在的若干缺陷。文章结构与语言表达占15分,又分四类卷给分:

  一类卷 12-15 分: 论证或反驳有力,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精炼流畅。

  二类卷 8-11 分: 结构尚完整,条理较清楚,语句较通顺,有少量语病。

  三类卷 4-7 分: 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连贯,较多语病,分析评论缺乏说服力。

  四类卷 0-3 分: 明显偏离题意,内容空洞,条理不清,语句严重不通。

  不符合字数要求,或出现错别字,酌情扣分。书写清楚整洁,酌情加 1-2 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30 分。

  论证有效性分析是什么?

  论证有效性分析实质是论证无效性分析,就是要求我们分析给定的论证是无效的,逻辑上是成问题的。具体来说,论证有效性分析就是要求我们:

  1.找出题干论证中最主要的四到五个逻辑问题。

  2.中肯并且简要地阐述这些问题何以成为问题。

  论证有效性分析必须注意的七个要点:

  1.论证有效性分析,实际上是证明题干材料论证无效,是找茬——找逻辑缺陷(错误、漏洞)。

  2.文体要求:一手抓题干论据(前提),一手抓题干论点(结论),在尽量肯定和接受题干原始事实论据和前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题干论证过程中所存在的逻辑缺陷,指出题干的结论并不能通过上述论证必然得出;避免写成驳论文、文学评论;立场鲜明:不得对原文支持、赞美。

  3.找准、找全逻辑缺陷或错误,尽量指出逻辑错误类型。(详见青松老师的《33种常见逻辑谬误》)

  4.选择4-5个主要逻辑缺陷,每段分析一个,少于4个要扣分,多于5个难以分析透彻、有力;选择缺陷原则:不同类型,不同段落,有发挥空间。

  5.每个析错段落,针对漏洞讲理由,讲准确,解释好为什么你找出的缺陷称其为缺陷,在分析的时候从考题本身找缺陷,不要做过多的引申,尽量避免用材料外的假设来指出错误;120字(6行)左右。

  6.少假设,尽量避免如果、未必、可能、说不准、不一定、不必然“等字眼。

  7.严禁套模版,不需要文采,朴实、合理、卷面整洁,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即可。

  2013年1月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软实力是评判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要素之一,所以如何增强软实力就成了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

  其实,这一问题不难解决。既然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要增强软实力,只需搞好本国的文化建设并向世人展示就可以了。

  文化有两个特性,一个是普同性,一个是特异性。所谓普同性,是指不同背景的文化具有相似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如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都肯定善行,否定恶行;所谓特异性,是指不同背景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如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价值,东方文化固守集体意识。正因为文化具有普同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接受;正因为文化具有特异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关注。无论是接受还是关注,都体现了该国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也即表明了该国软实力的增强。

  文艺作品当然也具有文化的本质属性。一篇小说、一出歌剧、一部电影等等,虽然一般以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艺术要素取胜,但在这些作品中,也往往肯定了一种生活方式,宣扬了一种价值观念。这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不管是普同的还是特异的,都会被他国所接受或关注,都能产生文化影响力。由此可见,只要创作更多的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那么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就是毫无疑义的,而国家的软实力也必将同步增强。

  真题论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既然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要增强软实力,只要搞好本国的文化建设并向世人展示就可以了。”“向世人展示”可能产生影响力,但也有可能没有影响力;可能是正面的影响,也可能是负面的影响。

  2、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不出“要增强软实力,‘只需’搞好本国的文化建设并向世人展示就可以了”。增强“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本国的文化建 设并向世人展示”也不能混为一谈。

  3、“正因为文化具有普同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接受;正因为文化具有特异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关注。”其中的结果只具有可能性,不具有必然性。换言之,文化具有普同性,推不出“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接受”;文化具有特异性,推不出“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关注”。

  4、能引起他国的关注,推不出“该国文化影响力的扩大”,更推不出“该国软实力的增强”。

  5、“无论是接受还是关注,都体现了该国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也即表明了该国软实力的增强。”影响力有可能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负面的。正面的影响力可以增强国家的软实力,而负面的影响力会减弱国家的软实力。

  6、文艺作品虽然“肯定了一种生活方式,宣扬了一种价值观念”,但其影响力还取决于受众的价值观念和接受能力。假如受众对作品中的价值观念无法认同或缺乏接受能力,那么文艺作品所蕴含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就未必会被接受或关注,也不一定“能产生文化影响力”。

  7、“只要创作更多的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那么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就是毫无疑义的。”如果只创作而不传播,就谈不上“文化影响力的扩大”。

  8、“只要创作更多的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那么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就是毫无疑义的,而国家的软实力也必将同步增强。”文艺作品影响力的扩大和国家软实力的增强不一定同步,因为国家软实力的增强还受制于其他条件。

  9、“软实力”是上文的一个核心概念,文中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究竟何为软实力,包括哪些方面 等等问题都没有明确的回答。这一核心概念都没有明确,后面的一系列关于软实力的推理论证就 缺少逻辑基础,论证的有效性将受到严重质疑。

  10、东方、西方两种具有不同背景的文化,都肯定善行,否定恶行,不代表具有相似的伦理道德和价 值观念。此处有以偏概全的错误。

  11、“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接受”和“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关注”这样的判断并不准确, 过于绝对和极端,这将严重影响整个论证的严密性、公允性、客观性。

  12、对于他国的文化并非只有“接受”和“关注”,还可能是既不接受,也不关注,此处人为制造了两难,犯了非黑即白的逻辑错误。

  13、本国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和其前文所述的“文艺作品”是混淆概念。

  14、小说、歌剧、电影代表不了所有的文艺作品形式,有以偏概全之嫌。

  15、其他逻辑缺陷,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

  33种常见逻辑谬误释义

  (1)混淆概念(含偷换概念)

  我们在推理论证的过程中必须遵守逻辑学的基本规律,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等。

  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必须保持同一性,即具有确定性,不能随意改变。如果概念没有保持同一性,通常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2)转移论题(含偷换论题)

  同一律还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命题必须保持同一,否则就会出现“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3)自相矛盾或两可

  矛盾律(不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两个具有矛盾关系或具有反对关系的命题必须从中否定一个,不能两个都加以肯定,否则就会出现“自相矛盾”或“两可”的逻辑错误。

  (4)模棱两可或两不可

  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两个具有矛盾关系和下反对关系的命题必须从中肯定一个,不能两个都加以否定,否则就会出现“模棱两可”或“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5)不当类比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对象在有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方法。

  进行类比推理比较容易出现类比不当的逻辑错误,即仅仅看到两个或两类事物对象之间表面上的相似,而忽略了两者之间本质上的差异,致使推理整体失当。

  (6)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是不完全归纳推理时容易出现的逻辑错误,其客观原因是没有足够的样本(实例)数量,或者没有足够的样本分布空间(即样本代表性不足),其结果是导致了归纳推理的前提对于结论的支持度不足。

  (7)概念不清

  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没有清晰界定而导致的逻辑错误称为概念不清。

  (8)论题不清

  论证中没有全面、准确表达论题的含义而导致的逻辑错误称为论题不清。

  如果理由和推断之间在结构上没有必然联系,即论据与论题之间在逻辑结构上不正确,推理形式无效,这种错误就称为“推不出”。

  (9)论据不足

  指从论据不足以能推出论题来。以下各种错误都可以看成是论据不足的具体表现。

  (10)论据虚假

  论据虚假是指用来论证论题真实性的论据本身不成立,即论证的理由不真实。

  (11)期望论据

  期望论据是指在论证中使用真实性还没确定的论据(理由),并且主观地期望该论据(理由)为真,以证明某一结论。

  (12)循环定义

  定义项中间接包含被定义项,即定义A时定义项中包括B,而B又由A来定义,这就是循环定义。

  (13)循环论证

  在一个论证中,论题的真实性就是从论据的真实性推出来的,如果论据的真实性反过来还要靠论题来论证,就会形成论题和论据互为论据互为论题的情况,这就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

  (14)推不出

  充足理由律要求,我们断定某个命题为真,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由必须真实,二是理由和推断之间要有必然的联系。

  (15)诉诸权力

  诉诸权力也称诉诸强力,是指论证者借助强力或威胁,迫使人接受其论题。其一般情形是“我有强权,所以,我说的是真理。”

  (16)诉诸人身

  诉诸人身是指用论证者自身或别人在人身或处境上的优势作为论据来论证某一个命题的真理性。论据与论题之间只具有心理上的相关性,并不具有逻辑上的相关性。

  (17)人身攻击

  人身攻击是指用某人在人身或处境上的缺陷或不足作为反驳他所持的某一个论点的论据。人身攻击也是诉诸人身的一种情况。

  (18)诉诸权威

  诉诸权威是指在论证中以本人或他人的权威为根据来论证某一论题。诉诸权威也可以看成是诉诸人身的一种情况。其公式是:因为某人是权威,所以他的话是正确的。

  (19)诉诸无知

  诉诸无知是指以人们对某一个命题的无知为根据,从而断言该命题是真的或者是假的。换言之,因为尚未证明A假,所以A是真的;或者因为尚未证明A真,所以A是假的。

  (20)诉诸怜悯

  又称诉诸情感。即借助于打动人们的怜悯心、同情心,以诱使人们相信某一命题。

  (21)诉诸众人

  诉诸众人是指援引众人的意见、见解、信念或常识等来进行论证。其一般公式是:因为众人都这么认为,所以是正确的。

  (22)诉诸起源

  通过评价某一论题、理论、观点、事物或现象的来源好与不好,来论证这一论题、理论或观点成立或不成立,该事物或现象好或者不好。

  (23)诉诸传统

  仅仅以传统和某一论题、理论、观点、事物或现象的关系为根据还判断这一论题、理论或观点成立或不成立,该事物或现象好或者不好。

  (24)诉诸信任

  不依靠真实的有说服力的论据,而是凭借自己的人格、品德、资历、威望或者与受众的密切关系等等,来要求对方信任自己。

  (25)强置因果

  原因与结果具有空间共存性和时间先后性。但具有空间共存性与时间先后性的事物或判断(命题)之间不一定有因果联系。仅仅根据空间上共存或时间上先行后续,就确定存在因果关系,这种谬误,称为“强置因果”。

  (26)倒置因果(或称因果倒置)

  将一对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或判断(命题)中的原因误认为是结果,将其结果误认为是原因,就是因果倒置。

  (27)非黑即白

  何谓非黑即白?这里黑、白比喻两个极端,因为在黑、白两个极端之间,往往还有其他多种颜色作为中间体,而非黑即白的思考,却无视这些中间选择的存在,把选择的范围仅限于黑和白两个极端,并不恰当地要求在这二者中择一。它又叫做简单二分法或两端思考。

  (28)平均值误用

  是指以平均数的假象为根据引申出一般结论的错误论证。

  例如,“这条河平均只有0.8米深,因此不可能淹死一个1.8米高的人”这显然是不成立的,因为平均0.8米,并非每处都是0.8米。上述论证的错误就是平均值误用。

  (29)稻草人

  稻草人是指在论证过程中,通过歪曲对方来反驳对方,或者通过把某种极端的观点强加给对方来丑化对方,就像树立了一个稻草人做靶子,并自欺欺人地认为:打倒了稻草人就打倒了对方。

  (30)断章取义

  断章取义是指在引用别人的话时,使其脱离原来的语境,从而具有不同的含义。

  (31)数据不可比

  数据不可比是指用原本不可比的两个数据所进行相比论证的错误。

  (32)合成(合谬)

  合成的谬误,是指由局部或个体的性质不恰当地推得整体的性质。整体是由局部或个体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的,它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往往具有局部或个体所不具有、而仅为整体所具有的性质,而局部或个体也往往具有属于自身而不属于整体的性质。因此,不能因为局部或个体具有某种性质,就推论出整体必然具有该性质。

  (33)分解(分谬)

  与“合成”恰好相反,分解的谬误,是指由整体的性质不恰当地推论到局部或个体的性质。整体所具有的性质,不一定为其局部或个体所具有。

  (以上逻辑谬误的示例、例题、解析及应用技巧,详见刘青松系统班逻辑、写作讲义)

  参考范文

  不当的论证,偏颇的结论

  上文论证过程中存在诸多逻辑缺陷,值得质疑之处较多,其“只要创作更多的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那么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就是毫无疑义的,而国家的软实力也必将同步增强”的结论值得商榷。

  首先,“正因为文化具有普同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接受;正因为文化具有特异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关注。”其中的结果只具有可能性,不具有必然性。文化具有普同性,推不出“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接受”;文化具有特异性,推不出“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关注”。

  其次,即便一国文化能引起他国的关注,也推不出“该国文化影响力的扩大”,更推不出“该国软实力的增强”。 能引起他国的关注,未必就影响力扩大,况且即便扩大了影响力,影响力还有“正向“和”“负面”之分,如若是扩大了负面影响力岂不是适得其反,如何能够必然推出 “该国软实力的增强”?

  再次,文艺作品即便“肯定了一种生活方式,宣扬了一种价值观念”,但其影响力还取决于受众的价值观念和接受能力。假如受众对作品中的价值观念无法认同或缺乏接受能力,那么文艺作品所蕴含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就未必会被接受或关注,也不一定“能产生文化影响力”。

  最后,“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接受”和“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关注”这样的判断并不准确, 过于绝对和极端,这将严重影响整个论证的严密性、公允性、客观性。要知道,对于他国的文化并非只有“接受”和“关注”,还可能是既不关注,也不接受。

  总之,上文论证逻辑缺陷较多,是一篇值得商榷的论证。(635个字符)

  论说文

  论说文考试大纲要求

  论说文的考试形式有两种:命题作文、基于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题作文。每次考试为其中一种形式。要求考生在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对命题或材料所给观点进行分析,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文章要求思想健康,观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证严密,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论说文评分标准

  (1)根据内容、结构、语言三项综合评分,占30分。分六类卷给分:

  一类卷(26~30分):紧扣试题,立意深刻,中心突出,论证充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二类卷(21~25分):切合试题,立意较深刻,中心明确,论证比较充分,结构比较完整,语句通顺。

  三类卷(16~20分):基本切题,中心基本明确,论证基本合理,结构尚完整,语句较通顺,有少量语病。

  四类卷(11~15分):不太切题,中心不太明确,论证有缺陷,结构不够完整,语句不够通顺,有较多语病。

  五类卷(6~10分):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论证有较多缺陷,结构有残缺,层次比较混乱,语句不通,有很多语病。

  六类卷(0~5分):观点错误,背离题意或与试题无关,结构严重残缺,层次混乱,语句严重不通。

  (2)其他,占5分。

  ①所拟题目贴切,2分;所拟题目一般,1分;未拟题目,0分。

  ②书写(包括文字和标点符号)规范,2分。若有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符号若有明显错误,酌情扣分;扣满2分为止。

  ③卷面整洁清楚,1分;卷面不整洁,书写潦草,0分。

  论说文必须注意的八个要点:

  1.审题审慎。审题是否准确、全面,直接影响文章的档次。要看好题目的要求,特别注意有没有限制性要求,如以“什么”为话题(要围绕“什么”进行阐述),对上述材料中某某的做法进行评价或评述(此类为案例题,就案例进行分析)。

  2.立意精准。论说文能不能得高分,关键在于立意,立意是否正确、鲜明、深刻、新颖直接影响考试分数。在立意的时候尽量先概括材料主要阐述的中心思想,思想和方向要积极,从此中心思想出发联系实际去立自己的“意”。(参见“审题立意刘氏五步法”)

  3.分论点要2-3个,每段联系材料关键词或核心阐述的概念,不能脱离材料,观点要创新、独到。

  4.避免套题、套模板。首段从材料得出”论点“,后面自说自话(或者开篇就开始自说自话),不联系材料,属于套题、套模板,一律四类或四类以下卷。

  5.议论文应该以说理为主,论据阐述不能太多(不然容易写成记叙文,出现“偏文体”的问题)。

  6.为保中心突出,要首尾呼应,结尾还需联系实际,升华主题。

  7.切忌什么文章都与管理扯上关系,这几年考题偏大众化,偏文艺范儿,与管理结合并不紧密,考生应发挥特长,量力而行。

  8.案例题(尽管真题中考查的可能性很小,但是难度很大)要联系考题进行分析,不能脱离原题材料进行阐述。

  2013年1月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

  57.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上世纪中叶,美国的波音和麦道两家公司几乎垄断了世界民用飞机的市场,欧洲的飞机制造商深感忧虑。虽然欧洲各国之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但还是采取了合作的途径,法国、德国、英国和西班牙等决定共同研制大型宽体飞机,于是“空中客车”便应运而生。面对新的市场竞争态势,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于1997年一致决定组成新的波音公司,以抗衡来自欧洲的挑战。

  真题简析

  今年的论说文考题在审题立意方面难度不大,命题者没有给考生设置什么障碍,这与往年真题类似,无论考生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水平高低,都能很快入题,展开写作。材料当中最关键的信息是合作——竞争背景下的合作,即为了竞争中占优、获利而精诚合作。材料写了两个竞争促成合作的案例(欧洲飞机制造商与“波音”、 “麦道”竞争的结果是导致了空中客车公司的成立;“波音”、“麦道”与空中客车公司竞争的结果是导致了波音兼并麦道),如果只写“竞争”的重要性,就明显偏题了。

  参考范文

  精诚合作,共赢未来

  欧洲的飞机制造公司由“竞争”走向“合作”;无独有偶,美国的“波音”、“麦道”也从“仇敌”变为“亲人”。原因何在?为了赢得更大范围的竞争,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合作——精诚合作,以争取共赢。

  合作,有利于整合资源。上述的这些欧、美公司都是资源的拥有者,选择精诚合作,使得他们拥有的资源得以整合优化,从而发挥了单一资源无法企及的作用,让欧洲公司从死神的手里逃生;让美国公司保持了竞争优势。同样奔驰汽车厂和戴姆勒汽车厂从“死对头”到“一家人”实现合并,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才有了今天的奔驰车,通天下。

  合作,有利于提升能力。美国林肯总统重用政敌蔡思——美国总统宝座的竞争者、能力出众、狂态十足、嫉妒心极重。任命他为财政部长,与其精诚合作,不但使蔡思为己所用,使他的能力得以提升,他那个部不断进步,而且,因为有蔡思这个强有力的竞争者,让林肯不敢懈怠,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带动整个美国不断向前。可以说林肯以精诚合作的方式,赢得了竞争。“马蝇效应”也因林肯重用蔡思,而广为人知。

  合作,有利于共赢未来。选择合作,带来共赢。正因为精诚合作,才有机会共赢未来。欧洲民用飞机制造行业,整体死里逃生,打破了美国公司的垄断,一定程度上赢得了竞争;正因为精诚合作,美国“波音”和“麦道”才有实力与欧洲同行抗衡,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齐国有鲍叔牙让贤,与管仲精诚合作,互相帮扶,共同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也让个人功成名就,管鲍之交,佳话千古。赵国有廉颇、蔺相如“|将相和”,名垂青史。

  一根筷子易折断,单桨扁舟难度海;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独善其身、孤军奋战,不是唯一的选择,要向上述危难中的“欧洲公司”学习;过度竞争、恶性竞争,都容易两败俱伤,要向美国的“波音”、“麦道”学习;精诚合作,更易共赢,让我们增强胆略、擦亮眼睛、展现胸怀,精诚合作,共赢未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