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财经大学2022年旅游管理硕士调剂通知
2022-03-29 16:01 | 太奇MBA网
管理类硕士官方备考群,考生互动,择校评估,真题讨论 点击加入备考群>>各位考生:
根据202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情况,经学校同意,我院旅游管理学硕(专业名称:旅游管理,专业代码:120203,全日制)和旅游管理专硕(专业名称:旅游管理(MTA), 专业代码:125400,非全日制、定向就业)可接收部分校内校外调剂考生,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剂要求
旅游管理学术学位硕士调剂要求
1. 符合教育部规定旅游管理(学术学位)专业报考条件。
2. 原报考专业为管理类相关学硕专业。
3. 初试成绩(总分和单科)达到国家A类考生初试分数线。
4. 初试科目与本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相同,自命题科目相同或相近。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位(MTA)调剂要求
-
符合教育部规定MTA报考条件: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含2019年9月毕业);大专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含2017年9月毕业);研究生毕业后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含2020年9月毕业)。
-
只接收管理类联考考生预调剂(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审计)。
以上专业、成绩达到A线及以上的考生可申请调剂到我校MTA专业
3.同时接收符合以上条件的第一志愿全日制考生调剂到非全日制。
三、时间安排
1.符合条件考生须在“调剂服务系统”开通后的12小时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服务系统”完成调剂志愿信息填报。
注:“调剂服务系统”具体开通时间以研招网为准。
2.志愿填报结束后,学校将对申请调剂考生进行审核,并于“调剂服务系统”开通第二日16:00时前在“调剂服务系统”向调剂考生发放复试通知。
3.申请调剂考生须在收到同意复试通知后,按要求在“调剂服务系统”中点击确认同意复试。
四、其他事项
1.所有考生的调剂均须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站“调剂服务系统”进行。调剂考生的初试分数、调剂要求等须符合调剂专业的报考条件以及教育部有关调剂规定。
2.我校所有非全日制专业考生的录取类别均为定向就业,拟录取前须提供就业协议,具体另行通知。
3.有关调剂考生的复试安排,请随时关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通知。
五、学校简介
东北财经大学是财政部、教育部、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内最早拥有硕士研究生(1981年)、博士研究生(1986年)培养资质的财经院校之一,“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万人,其中研究生7115人。
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为A,位列全国2%-5%行列;工商管理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为A-,位列全国5%-10%行列;统计学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为A-,位列全国5%-10%行列;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为B+,位列全国10%-20%行列。
学校现有工商管理等6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有工商管理等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4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自主设置16个);有工商管理等10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73个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含自主设置18个);有旅游管理等16个类别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校现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财政部共建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个、辽宁省委省政府省级重点新型智库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5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辽宁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4个,牵头成立省校企联盟1个,有省级创新团队20个。
在教育部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我校工商管理、会计专业学位进入全国A类行列。
六、学院简介
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成立于1995年,是我国较早开办旅游专业的学校之一。
1998年,东北地区首家旅游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0年,全国首批4家旅游管理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
2006年,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355所普通本科旅游高校第2名;
2008年,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并成为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单位;
2010年,全国首批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TA)授权点之一。同年,加入“中国旅游名校TOP10联盟”,并获国家级特色专业;
2018年,旅游管理专业入选辽宁省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建设项目;
2019年,旅游管理专业荣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0年,酒店管理专业获批“辽宁省第三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2021 年,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专业全部位列“2021 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A+层次;
学院拥有学士、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的学位授权点,并在工商管理学科下设立了旅游管理专业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内少数具备全层次人才培养的教学单位,为学生继续深造提供了便利通道。
七、培养目标
旅游管理硕士(学术学位)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旅游管理专业高级专门人才。能较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具有坚实的管理学、经济学基础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门知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在继续拓宽和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该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水平,紧跟国内外学术研究发展动态;明确并加强专业方向基础知识的系统训练,掌握从事独立科研和教学的必要技巧。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敬业精神,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的,并且掌握现代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能够胜任旅游企业及其他相关行业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简称MTA),是教育部2010年设立的专业学位类型,旨在服务与文旅产业的战略发展,培养高层次文旅管理人才。
东北财经大学MTA项目是2010年首批获得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的与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同类型、同层次的旨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旅游专门人才的专业硕士教育项目。
东北财经大学MTA以创新与数智化为培养方向、定位于培养新文旅精英的摇篮;以贡献中国文旅智慧、培育卓越文旅英才为使命,培养具有文化底蕴、数智思维、创新意识、国际格局的文旅精英。
东北财经大学MTA以在职人员为培养对象,课程安排强调国际化、前沿性、实时性、实战性和创新性。是业界人士提升管理运作能力、丰富人脉网络、助推事业成功的重要平台。
八、专业特色
1.旅游管理(学术学位)专业研究方向
经过近2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东北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科已经形成了本、硕、博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其中,旅游管理专业(学术学位)硕士设有“旅游社会文化研究”、“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和“旅游企业管理研究”三个研究方向。
2.MTA创新与数智化的前瞻性培养方向
MTA将创新与数智化确定为培养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同时,具有较强的数据科学和商业分析技能,较系统地掌握旅游基础理论与方法,把握大数据和云计算背景下的智慧旅游模式创新,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创新性优化方案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3.“一生一才”的定制化培养模式
本专业注重每一位研究生的人才独特性和发展性,精准实现定制化的精英培养,力争实现一个学生一个人才。
4. 职业发展的直通车
学院把做好旅游管理研究生的职业发展服务提升到与招生、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旅游管理研究生做定制化职业生涯设计,建立了全方位的服务支持体系。与猎聘网等专业咨询公司合作建立东财旅游管理发展平台,为学生提供定制化职业生涯设计,实施科学化的职业路径管理;与去哪儿网、中青旅、恒大集团、凯撒旅业、巅峰智业、海昌旅游集团等优秀企业建立了旅游管理人才直推机制;与校友资源联结建立“朋辈成长计划”( 即根据学员需求专门配备知名校友助力其学业和职业发展)。
5.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兼顾国际化和本土化;项目有诸多国内外顶级学者和知名企业高管为学生开设特色选修课、校企课程、讲座等以丰富学生学习体验,扩展学员知识与经验。开设了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特色课程。聘请国内知名的大数据专家学者为学员授课,邀请相关旅游科技企业高管为学生提供讲座并提供参观实践的机会。
6.双导师联合的培养体制
本项目学生将拥有高规格的双导师资源,专业教师担任理论导师和业界精英担任实践导师。其中,实践导师是来自中国旅游研究院、美团网、去哪儿网、凯撒旅业、中青旅、景域驴妈妈、四季文旅、巅峰智业、蜗牛景区管理集团、南京旅游集团、香格里拉酒店集团、金茂集团、恒大集团、海昌旅游集团等著名企业高管,以及遍布全国各行业的数千名校友形成网络资源。
7.高端生态圈的平台
作为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基地”,学院与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建立了友好的战略合作关系;与全国知名旅游集团和酒店集团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建立了多个校企研究院、学术实践基地和第二课堂;“新文旅高端讲堂”汇聚了旅游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的国内外巅峰学者与行业专家,为学生打开了现在与未来、国际与国内、理论与实践的超宽视野。
九、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学位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和专业实践五部分组成。旨在培养强化学生的学术和思辨思维,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课程体系结构完整,即兼顾了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又体现了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发展。为实现“一生一才”的个性化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其中专题讲座部分均通过学院的“新文旅高端讲堂”平台,由国内外知名学者与业内专家承担教学任务,讲座的内容紧贴现在与未来、国际与国内的理论发展与社会实践,并实时进行讲座教师与讲座内容调整,既体现了国际化办学理念、又呈现出实时性特征。学生可根据自选的专业方向选择性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