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院校政策 >

南京农业大学: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实践"双大纲

2014-01-16 17:12 | 太奇MBA网

管理类硕士官方备考群,考生互动,择校评估,真题讨论 点击加入备考群>>

  “这位是‘黄瓜硕士’,这位是‘土豆博士’……”在2013年9月召开的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会的现场观摩会上,江苏省新天地生物肥料工程中心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负责人、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沈其荣这样介绍着每一位正在大棚里埋头做着实验的研究生。

  “江苏省新天地生物肥料工程中心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是我们南京农业大学,也是江苏省首批建设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之一,长年活跃着10余位老师和70余名研究生,并获得了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21项国家发明专利。可以说是企业愿意建,导师和学生愿意来。”沈其荣自豪地介绍着。

  企业愿意建:技术进步的“加速器”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由企业申请设立、出资建设并引入高校研究生导师指导下的研究生团队开展技术研发的机构。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我们企业带来的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了,企业效益增加了。”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工作站合作企业之一,江苏雨润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单靠企业自身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因为有了南农大相关专业导师和研究生的进驻,迎刃而解了。

  过去,雨润由于工艺不过关,产品保质期短,常被超市退货。南农大导师和研究生进驻后,共同研制出杀菌冷却一体化设备,有效地提高了产品品质,帮助企业新增经济收益约50多亿元。

  “不仅仅是帮助我们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我们企业以进站导师为技术顾问,进站研究生及博士生为技术引导载体,将企业技术人员融入技术研发,做到技术引入、实践消化,实现了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南京天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企业负责人说道。天邦研究生工作站建立3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9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

  2013年9月,南京农业大学对合作共建的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工作站进驻的企业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效益的提升。“科技攻关、产品开发、留用人才”成为企业欢迎工作站排名前三的原因。

  企业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更愿意投资了。昆山市城区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建设面积400亩,投资3000万元,建有工厂化育苗中心、产品采后处理加工中心等8个功能区;苏食集团研究生工作站共投入研发经费1000万元,主要用于购买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原料,以及培训费、资料费等。

  2011年以来,南京农业大学共挂牌建立了48个省级和19个校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

  “取得这样的成效,与我们的第一步,也就是对企业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会综合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研发能力、合作意愿以及实际需求等条件对合作企业进行选择,这样做是为了杜绝‘只挂牌、轻使用’。的现象,真正实现帮助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同时又培养师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双赢。”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徐翔介绍说。

  导师愿意带:科学研究的“试验田”

  园艺学院陈发棣教授所在的花卉研究所,已经在苏南和苏北的连云港振兴集团、昆山三维园艺有限公司、江阴红豆村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三家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他告诉记者:“我们会定期安排教师轮流到几个工作站工作。这主要是因为工作站的建立让老师们更接近生产一线,了解花卉产业的需求和产业发展的问题,同时,工作站的企业也为我们的品种繁育和中试提供了良好的基地条件,加快了成果转化。”

  仅昆山三维园艺有限公司建站以来,转化选育的盆栽小菊新品种40余个,引进矮牵牛新品种18个,创造直接经济效益500余万元,间接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

  “通过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可以把服务社会重大需求与开展国际前沿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沈其荣说,“在这里不仅有成果转化、技术专利,更可以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对教授们的吸引力可想而知了。”

  在沈其荣教授团队的带领下,江苏新天地生物肥料工程中心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研制生产出有机无机复合肥料、微生物有机肥料等四大类30多个系列产品,农民使用后平均增产15%以上,相关产品远销东南亚国家和澳大利亚。不仅成果深受市场欢迎,高水平论文也发表300多篇,其中,SCI论文150多篇,累计影响因子600多点。

  除去更好更快地带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外,江苏天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负责人、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处长王恬认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还带来了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上的创新。

  王恬告诉记者,进站导师需要制定“双大纲”,即统筹生产实际和行业标准,在日常的理论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再建立一套实践教学大纲。此外,为实现“实践+科研”型的复合人才培养目标,不少导师都在教学中引入了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和实践训练等环节,更好地推进创新型实践教学。

  为进一步推动进站教师的成果转化和教学改革,南京农业大学明确将教师进站指导纳入个人工作量核算,并把指导研究生解决企业难题、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在鼓励校内教师“走出去”的同时,南京农业大学注重将企业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请进来”,对进站研究生配备“双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科研实践。

  学生愿意来:实践创新的“新园地”

  “我被录取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时候,特别担心会被用人单位和学术性研究型区别对待。”新天地企业研究生站2012级专业学位研究生梁小林说,“但是,一进站导师就安排我研究一个农业生产的实际问题,我做的是番茄和茄子的复垦肥研究,现在已经申请到两项专利。有实实在在成果,不愁找不到单位。”

  “有源于企业需求或是社会现实问题的课题,通过在实践平台的锻炼,学生在理论水平、实践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进行创新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南京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徐阳春教授介绍说,现在新天地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每年都有5到6项技术获得发明专利,学生已经成了申请的主体。

  在新天地站点,记者发现,这里不仅有实验室、温网室、中试平台、试验田,还有土壤、植株和肥料分析、微生物分离、鉴定以及分子遗传操作等全套仪器设备。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第一学期在学校修学分,第二学期开始就来这里,长年有10名教师带领研究生进行科研。

  动科院09级养殖业专业学位硕士喻红波在读完相关课程后,辗转于南京、常州的多家工作站,最长的一家一待就是5个月,说起当时在研究生工作站的学习生活经历,心中充满了感激:“如果没有当时在研究生工作站8个月的学习实践经历,不可能掌握行业这么多第一手资料,不可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就不会得到企业的关注。”喻红波现在已经是无锡捷成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和市场部经理。

  在“出口关”上,南京农业大学专门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制定了《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体系》,对论文的选题、形式、水平以及评阅和答辩都进行了明确规定,这也进一步解除了导师和研究生心中关于如何培养、如何毕业的顾虑。

  自2011年以来,南京农业大学进工作站开展科研的研究生超过500人。“有良好的学习生活实验条件,有双导师的严格培养,有接地气的课题研究,有严格的质量评价体系,我们不愁学生不成才,更不愁没工作。”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徐翔自信地说。

返回顶部